黨支部的作用越來越大,黨的凝聚力也越來越強。“原來開黨員會,通知半天才稀稀拉拉來幾個人。現在開黨員會,隻要大喇叭一廣播,在傢的黨員都會很快趕過來。”

“這幾年,村裡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都是俺村黨員幹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功勞!”老黨員艾維洲說,“原來,村裡積水成澇,雜草叢生的土路上常年堆滿垃圾,沒有一條好走的路,人們出門都難。”2011年,在外經商的葛鳳林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依托饒陽縣蔬菜大棚的特色優勢,第一年,葛鳳林用自己的企業做擔保,發動群眾流轉土地,建起瞭200畝蔬菜大棚,當年就見瞭收益。

(責編:陳思危、陳汝健)

作為“1+10”(即1名黨員聯系10戶群眾)黨員聯系戶制度的發源地,饒陽縣在激發黨員發揮先鋒作用上,探索出瞭一條有效路徑。但是,如何加強農村黨員自身的教育,提升“1”的素質和能力,一直是他們在思考的問題。北歧河村“農村黨校”無疑啟迪瞭他們的思維。2017年6月29日,北歧河村被確定為第一個“農村黨校”試點。十九大勝利閉幕後,以宣講十九大精神為契機,饒陽縣委組織部正式為北歧河村“農村黨校”授牌,與此同時,他們還對其他196個村莊逐村進行瞭授牌儀式,至此,全縣197個“農村黨校”全部成立。

北歧河村是貧困村,可當記者開車駛進村莊時,眼前的景象卻與印象中的貧困村迥然不同:村子內外全是幹凈的水泥路,道路兩旁房舍漂亮整潔,寬闊的村民廣場上,一面面紅色的“黨建墻”格外顯眼,展板上展示著精編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內容和村裡的黨務村務公開內容。

在饒陽縣最北端,有一個地處五縣交界的小村莊——北歧河台中坐月子中心推薦。就在這個偏僻的村莊,誕生瞭饒陽縣的第一個“農村黨校”。

平坦寬闊的柏油路引我們來到滹沱河岸邊的北歧河村。一路上,一排排閃著銀光的果蔬大棚,不斷映入記者眼簾。隨行的饒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尹長戌說,因為發展起瞭設施農業,這裡的農民已沒有農忙農閑之分,幾乎一年到頭都在大棚裡忙碌。“眼下正是西紅柿、黃瓜的成熟季節,人們都在大棚裡忙著呢。”

2015年9月初,農業銀行總行派駐扶貧工作組到北歧河村,李浩擔任台中坐月子中心價格第一書記。李浩說,怎樣更好地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黨員學習理論知識、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是他進村後一直思考的問題。

[十九大精神在河北]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依托剛剛成立的‘農村黨校’,饒陽縣十九大精神宣講活動,真正做到瞭‘全覆蓋,零死角’。”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尹長戌說。



北歧河村的探索:扶貧工作組幫助建起全縣第一個“農村黨校”

2017年,北歧河村收到撥付的專項黨費150萬元。如何使用這筆黨費,經過黨員大會討論,並在全村進行問卷調查後,最終確定在北歧河村建立一傢“農村黨校”。隨後,李浩將這一想法向饒陽縣委進行瞭匯報。

饒陽縣縣委黨校老師高愛莉正在崔池村“農村黨校”講黨課。記者 田瑞夫攝

依托197所“農村黨校”,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實現“全覆蓋,無死角”

高愛莉是饒陽縣委黨校的一名教師,2017年12月12日下午,她來到崔池村“農村黨校”宣講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我的理解是,鄉村全面振興,不隻是村民有錢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高愛莉的話音剛落,臺下立刻響起瞭熱烈的掌聲。

按照《饒陽縣農村黨校建設工作方案》,饒陽縣“農村黨校”按照有教師、有場地、有標牌、有桌椅、有制度、有遠教“六有”標準建設;培訓內容堅持黨性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師資由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統籌,同時整合宣傳、扶貧、科技、農牧等部門的教育資源,形成一支由黨政領導、黨校教師、包村幹部、專業技術人員等組成的兼職隊伍。

由於饒陽“農村黨校”成立於十九大閉幕之後,宣講十九大精神自然成為各所“農村黨校”的第一課程。去年10月26日,北歧河村首傢“農村黨校”掛牌當天,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耿偉平在此上瞭宣講十九大精神的第一課。此後,全縣35名組工幹部和9名黨校教師聯手,組成9支宣講小分隊,深入全縣9個鄉鎮(區)開展十九大精神宣講。

台中月子中心費用 原標題:點亮一盞燈 照亮一大片

【1】台中高級月子中心推薦【2】

深冬時節,行走在冀中平原腹地的饒陽,沃野平疇間洋溢著的盎然生機令人振奮。一座座海台中月子中心介紹藍色的溫室大棚鼓起產業興旺的風帆,一個個精心“梳妝”過的庭院描繪著生態宜居的夢想,而在每一個村莊,在那黨旗飄揚的地方,197個“農村黨校”,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黨員群眾向往的地方。
arrow
arrow

    jdllb196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